- A+
不管监测 监管立法刻不容缓
在购物网站上记者看到,很多商家把电子烟烟液产品的产地分成了三个类别:国产、美国产、马来西亚产。
而使用者张先生则表示:“希望有权威机构站出来,能给电子烟个说法。
”以他自己的感受,抽电子烟之后第二天早上嗓子不适感比抽传统香烟减轻,衣服上和家里也少了一些烟味。
“传统香烟燃烧物中含有金属、苯并芘等有害物,电子烟中是否也含有类似的东西?如果没有,我们可以放心享受这种比香烟健康的替代品;如果有,希望能让广大使用者得知,相关部门也能立法对这个市场进行管理。
”
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先生,也注意到了电子烟有了“蔓延”的趋势。
“厂家宣传它比香烟害处小,是走向戒烟的辅助工具,但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电子烟虽然减少了焦油等有害成分,但其形成的气溶胶、雾化后香料等成分,也是对身体有害的。
“现在对电子烟没有管控标准,烟草部门想将电子烟纳入烟草管理,但电子烟商则希望按照电子产品管理。
”
“论坛上经常有讨论,某一种说是进口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国产的。
”张先生说着拿起一瓶新的带包装的烟液,其上面的介绍文字为英语,写着产地是法国,除此之外无任何产地厂名信息,“看论坛上说,这就是国内生产的。
”
不管使用 是否有害众说纷纭
不管销售 将电子烟当玩具卖
盛涛还注意到,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曝出中小学生在学校旁边的小商店里买到了电子烟,“电子烟哪能当做玩具卖?”
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烟液”“烟油”,能搜到数不清的商家在出售。
“我们从美国进货”“从马来西亚进货”是很常见的说法,不过连商家都承认,很多烟油上并无厂名标识,甚至包装都是不封口的。
北京的公共场所已经禁烟,但张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商场、地铁站抽过电子烟,“有些时候管理人员注意到也不管,因为电子烟并没有呛人的烟味,但也有时候被制止。
”
“中国是电子烟的发明者和主要产地,全球90%以上的电子烟来自中国深圳等地,但我国对其监管尚属空白。
在我国,电子烟既不属于药品,也非保健品、医疗器械,更不是烟草,因此大多数电子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价。
”网络百科“电子烟”词条下这样写着。
在北京市民张先生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几十瓶他购买的烟液。
虽然平时可以享受不同的味道,但张先生对这些烟液并不太放心。
因为绝大多数进口烟液包装上找不到一个汉字,而很多“口碑不错”的烟液,甚至连产地等信息都没有标注,或是只留下一个打不开的网站域名。
“现在电子烟的流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确实存在一些市场乱象。
”经营电子烟产品5年的盛涛先生说。
他接触到电子烟的时候,销售电子烟产品的网店和实体店寥寥无几,于是他也加入进来,至今他已投资开发了一些电子烟产品。
因此张先生选择这些产品的时候,一般都在使用者之间口碑相对好的店铺购买,“一些产品的包装相当精致,加上口味的区别,我们也只能以此区分产品质量了。
”
在地铁站里记者询问了一位站台上值班的保安,恰好这位保安也是电子烟使用者,所以对这种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据我所知,电子烟不会产生传统香烟一样的燃烧有害物,所以偶尔看到电子烟使用者抽上一口,我是不会管的。
但如果旁边还有别人,我就会提醒不让抽,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电子烟。
”
张建枢也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新闻,“电子烟水果、奶油口味对孩子吸引力更大,这些孩子习惯了抽电子烟,也许就是未来的烟民。
这种情况必须赶紧管理。
”由于电子烟出现较晚,《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里面,并没有明确写出对电子烟的管理。
“我们看到过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正在考虑未来将电子烟的管控加入到条例里。
目前民航部门的管理已明确禁止吸烟是包括电子烟的。
”这些做法会借鉴到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控烟管理中。
“电子烟既不是烟,也不是食品。
”接受的人逐渐增多后,很多问题就随之暴露出来。
比如缺乏具体标识的烟液,“我们叫它‘套路油’。
国内的消费者很多认为进口货味道好、更安全,国内的生产商便会推出看上去像是进口货的烟液。
”这些烟液如张先生所说,缺乏中文标识、产地信息,“厂家抓住了法制不健全、消费者追流行的心理。
这种烟液一般生产一批卖上两三个月,就销声匿迹了,想追查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