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咱们是不是要完了?”深圳一家电子烟公司的老板跟同行调侃道。
在深圳电子烟从业者眼中,电子烟风口收紧,早已不是手指一挥,大钱入袋的时候了。
”原先我们可能有40%、50%的利润,现在只有5%到10%左右了”,一位电子烟制造商无奈地说。
然而30号CTTV播放电子烟专栏的节目当中,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电子烟市场,一套零售价300 元左右的电子烟,代工厂出厂价约为50 元;零售价在40 元左右的一次性电子烟,硬件成本仅在10 元左右。
一边说是暴利另一边却说赚不到钱,到底谁说了算?
如果单从成本以及售价的对比来看,的确是暴利,50元的成本卖300元,翻了4倍。
在行业刚开始热起来的时候,成本更低,早起的电子烟创业者数钱数到手软。
”过去一间小房子,华强北买一些零配件,自己回来招募工人组装,就可以开一个电子烟工厂了。
”一位电子烟代工商表示。
华强北位于深圳,这里电子烟的第一站,更确切的说是在深圳宝安区沙井和松岗两个街道。
2015年前后的鼎盛时期,在沙井的电子烟一条街每年中心路上都会诞生一两个千万富翁,那是电子烟行业赚钱最快最轻松的时代。
不过,他们都很低调不爱露富,嘴上常说的一句话是:“生意一般,赚点辛苦钱。
”这倒是很符合穿拖鞋收房租的广东人设。
在欧美,电子烟几乎和手机一样普及。
毫不夸张,全球90%的电子烟都产自中国。
我们很少能看到有这么一种行业(电子烟),从研发、品牌、生产都集中在中国,并流通世界各地。
时至今日,美国电子烟市场APV雾化品类市场占有率前五的品牌,都是出自深圳宝安。
也是2015年左右,当电子烟以亚文化的形式重新回到中国,最初的一批玩家还以为这是纯种美国血统的洋货。
过去的深圳的电子烟代工商确是赚到钱了,但在了解层层关系之后,你会发现电子烟的利润远不如玩具。
鲸鱼轻烟创始人邱毅武曾在公众号《财经十一人》的文章中表示,”想要暴利不如去卖口红,口红的终端价格是出厂价的 10 倍,电子烟最多只有 4 倍。
实际上,这个4倍暴利还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工厂端、品牌商和终端渠道。
一位电子烟工厂端的老板解释:单产品利润来说,销售渠道还是比较高的。
工厂出给品牌方大约是 50 元左右没错,好一点的产品大概 80 元;从品牌方到省代又是一个价,可能 100 元到 160 元不等;虽然终端销售跟省代拿得价格又更高一点,不过基本上销售渠道的利润是高于品牌商和省代的。
这不无道理,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方正在快速布局线下渠道,为了鼓励省代和加盟商尽量拓点,会把最好的利润让给终端零售商。
当电子烟被资本一轮轮轰炸下走入大众的眼里,我们想当然地给它贴上暴利的标签。
事实上除了代工厂,品牌商在把广告投放、营运、人事开支、线下补贴等成本算在内之后也没有想象中的赚的金盆满钵。
融资多仅代表资本看好电子烟市场,不代表电子烟产业是个高暴利行业。
除了中间各层渠道,当全球电子烟监管加强,深圳的电子烟代工厂还面临投入与回报的困境。
以前小作坊就可以生产,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大家都认为电子烟挺简单,其实某些细节方面比手机还难”,喜雾的首席运营官,前黑莓手机前中国区总裁刘宇这样说道。
一方面在电子烟产业被资本和创业者盯上之后,上下游的产业链都开始变得疯狂,包括生产线在内的参与者越来越多,客户面前,价格在这几年越来越成为了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曾经作坊式的产线开始被追逐科技元素的创业者们盯上之后,开始被要求重新投入进行自动化的产业升级,而升级换代技术的改进当然需要资本的投入。
即便如此,如果市场是在疯狂增长,则一切投入都是值得的,但问题在于,如今的产能是否能跟投入成正比。
面对万亿级的烟草市场,在真正实现烟民替代和国家监管政策明朗之前,电子烟工厂主的前期投入与未来回报也变得扑所迷离。
”投入不一定有结果,但如果不投入升级,到时候政策开闸,我们又怕上不了车”,深圳电子烟工厂康特客的业务经理黄波说,”资本有钱可以烧,他们不会心痛,我们的钱都可都是血汗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