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前言
自电子烟问世以来,就不断受到许多“媒体”及“反烟人士”的舆论抨击,而在这些反对电子烟的声浪中,除了来自公共卫生团体之外,也不乏学者及医学界人士。
笔者就在近期看到了篇标题为“电子烟入选31世纪十大最糟科技”的报导,其内容当中解释:“北京朝阳医院戒烟门诊负责人梁立荣认为,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电子烟并不是一个戒烟产品。
因为它的本质还是烟,只是减少了烟草中尼古丁,焦油含量等”。
是的,你没有看错,该戒烟门诊的负责人提到“专业角度”。
但有趣的是,如果是从专业角度出发,那为何这位医师可以“无视全球排山倒海针对电子烟的研究呢?”另外,若是从成份来了解的话,笔者就更好奇了,“因为电子烟不是减少焦油而已,是连一点焦油都没有”。
由此可见,其实大部分的网络舆论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对电子烟并没有实质上的认知。
撰文者时常在根本就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反对电子烟”,再配上文章“耸动的标题”与作者特殊的‘职业身分’,让许多烟民及刚接触电子烟的用户误解,同时也错失良好的替烟机会。
电子烟不含焦油
在反驳舆论之前,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焦油”。
焦油是指传统卷烟内积存的一层棕色油腻物,是众多烃类及烃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氮化物的极其复杂混合物。
其中包括苯并芘,镉,砷,β荼,胺,亚硝胺及放射性同位素等多种致癌物质和苯酚类。
而其具有“经常,反复和长期的积累作用”。
研究调查发现,传统卷烟烟雾中所含的直接致癌化学物质达30余种,其中以焦油的含量为最高,每支香烟内含量不等。
它既是致癌的祸首,又是其他致癌化合物的载体。
且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发现:“不管是吸低焦油含量还是吸中焦油含量卷烟的烟民,得肺癌的危险性一样大”。
另一方面,国外科学家也曾在研究报告中说过:“人们因为尼古丁成瘾,但死于焦油”,可见“焦油是传统卷烟中,对人体危害最可怕的存在。
”
然而,“电子烟完全不含焦油”。
电子烟的烟油成份相比传统烟草产品要来得简单许多,主要成份包括丙二醇,植物甘油,食用香料及尼古丁或尼古丁盐。
丙二醇主要用于各种香料,色素,防腐剂的溶剂,也常用做为食品的保湿剂,如糖果,面包,包装肉类,干酪等,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而植物甘油跟食用香料就更不用多说,是食品中常见的添加成份。
至于尼古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及多国研究机构已经证实“虽然尼古丁是传统卷烟中使人上瘾的成份,却不是导致吸烟者死亡的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让烟民逐渐迈向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焦油”,而电子烟与传统烟草产品相比,光是没有焦油这点就足以证明“电子烟的危害风险远远低于传统卷烟”。
研究证实电子烟危害更低
接着了解到电子烟跟传统卷烟的差异到底有多大,由于笔者不是研究学者,因此我们来看看国外专家的研究。
一项由纽约大学组织,题为“危害最小化和烟草控制:重新定义尼古丁用于快速拯救生命的社会观点”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尼古丁替代产品,包括电子烟,以及它们对减少吸烟者危害的益处。
根据几项不同研究的调查,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社会大众需要重新思考他们对减少危害替烟产品的看法”。
“当尼古丁烟雾与传统烟草当中的致命毒素分离时,烟雾对人体的危害性将大大降低。
研究人员报告说,“大部分伤害是来自于吸入烟草燃烧后的产物(大约70种已确定的强烈致癌物质,颗粒物质中和其他毒素)然而,电子香烟不含任何烟草,不产生一氧化碳连续性危害强调了一个关键点:电子香烟并非最安全的含尼古丁产品“而是它比吸烟更安全” 。
再来看看另一项由英国PHE亲自操刀的电子烟研究。
该研究通过将“吸入卷烟烟雾”,“电子烟蒸气”和“正常空气”的效果复制到三个装满棉花的玻璃罩中来诠释这一观点。
每个钟罩都连接到隔膜抽气泵上,并提供三种不同气体的连续抽吸,而棉花球则是代表肺部。
传统卷烟与电子烟的吸入量约为使用者每月平均的使用量。
实验结束时,测试卷烟的玻璃罩中,棉球是咖啡色的,玻璃罩内壁是咖啡色的,而通向气泵的管子则布满了黏稠的焦油。
另一方面,接收电子烟蒸气的玻璃罩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上面有一些水蒸气,棉球受到蒸汽的着色也非常轻微。
至于接收自然空气的就不用说了,除了玻璃罩上有水蒸汽之外,其余并没有任何变化。
PHE健康改善主任John Newton教授表示:
这项实验清楚地证实了新型烟草产品和使用传统卷烟的影响呈鲜明对比。
“如果数千名可以透过电子烟帮助戒烟的吸烟用户,因为错误的安全疑虑而推迟,那将是悲剧性的。
”
“我们需要向吸烟者保证,改用电子烟比使用传统卷烟的危害更小。
而该短片确实突出了每根香烟对人体所造成的破坏性伤害,并帮助人们看到“使用电子烟可能只带来了一小部分的风险”。
总的来说,透过对电子烟成份的了解,及国外权威研究单位的实验成果来看,可以充分知道“电子烟与传统卷烟的差异”。
即便呼吸新鲜空气对人体的肺部最好,但我们不能否认“电子烟对于想要脱离传统卷烟却无法迅速戒烟”的人来说,“是一项值得推崇的替烟产品”。
电子烟的推广,在现阶段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民众对于电子烟的认知有所差异”,除了反对团体在引用研究时会“删改”内容,还包括“对比危害时”忽略了烟民,时常将“吸食电子烟”与“呼吸新鲜空气”做比较,却忘记应该要将“电子烟”与“传统卷烟”放在相同水平上。
这不仅仅是错误的,对于想要认真替烟的民众也是不公平的。
期望在将来,专家及学者们能够好好研究电子烟,真正了解到电子烟对于烟草减害的价值以及实际的健康风险,这样才能够在烟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协助烟民迎向没有烟草的健康人生,而不是想当然的去否定,让烟草减害变成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