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恰逢去年的双十一,《奇葩说》讨论了一个再适宜不过的话题: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不再是由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和鲜艳动人的色彩所喷绘,“精致”这个原本美好的词汇,在网红流量的炮制下长出了另一种骇人的模样。
那些直言不讳的人们管它叫做:超水平消费的痛。
要知道,对于“吃土”女孩们来说,剁手这件事已经成为一种肌肉记忆,难以戒除。
这时,倘若给它加上一个“变美”的由头,岂不是更加猖狂?
房奴、车奴还不够,这场颜值革命又造出了一批“新人”——颜奴。
焦虑的医美,走向分期
“可以的话我想每年都换一张脸。
”
千禧年刚到的那几年,复古英气的锥子脸最受追捧;二十年后,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需要拿着明星的照片告诉大夫整成什么样,精灵脸、高级脸、处女脸、鲇鱼脸、厌世脸、超模脸......恨不得每种都尝试一遍。
“整形潮”日益猖獗,促使医美机构爆发性增长,医美创业迎来一波热潮。
但好景不长,互联网时代的碰撞,资本寒冬的侵袭,黑天鹅的降临......这一切都倒逼医美行业,开始一次大刀阔斧地变革。
更美APP创始人兼CEO刘迪指出,现在的市场环境是,大家都在争抢流量,想要保持原先的增长速度会更加吃力一些。
“那些获客方式类似,‘高举高打’的大中型机构相继被淘汰,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小品牌的‘地头蛇’也并不好过。
”
“许多不知名的小企业在贸然进入后没多久便宣布资金链断裂,很快没了踪影。
”在怡脂easySCULPT创始人&CEO许美邦看来,目前行业内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几家早期的大型平台;接下来就是一些知名的医疗服务机构,包括有连锁品牌、区域性机构、大型机构和医生创业型机构;再下来就是遍地缺乏医生背景和管理团队的中小机构了。
“可以看到,目前是存在三种维度的竞争的:一是医生创业集团与渠道机构并行的局面,二是聚焦垂直领域的各个平台之间的竞争,三是上游市场元素的积极探索,例如医疗器械、药妆等。
”顶智医美联合创始人王建中表示。
“以皮肤美容和注射为主的新医美,以及毛发移植这种能够脱离出医美行业单独开拓的品类,是近几年才陆续出现却发展迅猛的。
”王建中补充道。
“尽管如此,医美市场也一直是众人追捧的香饽饽。
”正如许美邦所说,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纯医美市场规模高达3560亿元,近五年的平均增速为30%左右,预计303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
同一时期,面对不断刷新被抬高的医美价目,求美者发现了新的”宝藏“。
信用卡、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的兴起,助长了过度消费、提前透支的气焰。
作为医美消费的场景入口,各家平台开始陆续上线五花八门的创新产品,阿里、京东等互联网金融巨头也嗅到了这块红利”肥肉的味道。
作为医美与消金碰撞的产物,医美分期,开始疯狂生长。
先变美,后买单
2016年3月,新氧曾上线一款自建纯线上运营的分期产品,消费者只需在线上提交资料、经平台审批通过后便直接放款给医院。
同一时期,10余家分期平台公司涌入医美场景,整个市场全年的放款量达到了60亿的顶峰。
在许美邦印象中,正是这一年,分期这一现象在医美行业爆发式地盛行了起来,“那几年,最具代表性的一是由基于信用卡支付的丽分期,二是在医美机构通过小贷公司或P3P平台取得资金后,再来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息差则由医美机构负责偿还。
”
据刘迪观察,医美分期盛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医美行业的飞速发展,二是分期能满足求美者、医美机构、网贷机构各方的需求,三是医美本身价格偏高,“目前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价格在1000~8000元左右,手术类医美项目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少数项目价格更高。
”
“不仅是客单价很高的项目会有分期的需求,”王建中指出,分期付款可以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提高用户在购买整形服务项目时的决策效率,因此销售人员还会主动去推荐分期这种模式,也能帮助营业额。
“发展到今天,人们分期的习惯也越来越普遍,即便是在疫情期间,顾客的支付能力有所下降,但大多求美者对医美的消费意愿依然强烈存在着。
”
实际上,医疗美容的分期服务是基于消费场景的分期付款服务的延伸,许美邦指出,其实所有分期模式的“走热”,都是看到了“息差”的高获利空间。
“对于医美机构来说,一定是先收钱后治疗的,消费者则想要享受超前消费的快感,金融公司也可以从中赚得利息差,正是三方共同的利益需求才促进了合作的达成。
”
联合丽格医疗美容集团董事长李滨总结,选择分期方式的通常有三种人,一是收入储蓄和治疗项目的费用不成正比的求美者,二是对形象外观有更多要求却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三是作为机构的销售手段,为提高营业额帮消费者付利息,变相给予折扣来实现高获客的手段。
李滨也对那几年火热的医美分期市场印象深刻,“我记得刚热闹起来的时候,这些公司打着流量的幌子,告诉医美机构怎样去招揽更多的消费者;就这样混乱了将近一年,套贷、骗贷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很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对学生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医美行业成长速度很快、客单价高,机构手中掌握的用户大数据和医疗机构经营数据也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优势。
在利好的行业前景背后,那几年的医美分期被一再按下加速键,却也在不经意间驶入了偏离的轨道。
告别疯狂五年
医美的利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反而因为用户心理预期等原因,面临着极高的用户不满意的风险。
这成为降低求美者还款热情的最好“借口”。
“效果不满意,服务不妥帖,后期多症状......消费者拒绝还款的理由千奇百怪,往往让金融公司很头疼,但又无计可施。
”王建中说道,受制于行业的特殊性,比起数码产品或生活消费品,医美项目的分期审批流程会复杂很多。
“那些与医美机构合作的分期公司内部存在很严峻的竞争和生存问题。
”许美邦指出,消费者和整形医院对分期机构都缺乏忠诚度,谁利息低、审核宽松就跟谁合作,这会导致线下医美分期机构陷入价格战和不断放松风控门槛的恶性循环。
进一步地,刘迪归纳出了分期行为对于各方可能造成的危害,“医美分期的付款方式,会让没有稳定收入的消费者,在经济管理上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对整形医院来讲,存在着用户以‘整形失败’为由拒绝还款的可能;而众多网贷平台也面临用户、中介、医院等任意环节的骗贷风险。
”
此外,目前国内医疗市场美容市场的监管并不是十分规范,倘若出现医疗事故,分期服务是否延续?如何进行赔偿定损?都存在诸多现实操作困难。
种种原因之下,医美分期走到了低谷,一场大规模的行业风暴在一夜之间卷走了无数公司。
2018年监管层终于出手整治,逐一筛查清点分期牌照,将放贷的口子收紧,原先不正规的黑公司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据李滨回忆,“2019年开始,行业正式转向规范化,贷款利率也维持在了3%~3%的水平,基本做到了风险可控。
但由于整体市场低迷,可以放款的额度还是有限的。
”
王建中同样看见,医美分期的市场发展的确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以北上广为例,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就有几十家分期公司,但在几轮打击之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现在放眼望去,只剩几家规模体量比较大的了,这些金融公司对于合作诊所的选择标准也会相应高一些。
”
“但还是有残余的幸存者。
”王建中表现出一丝担忧,这些分期公司在几轮大规模的整顿清洗后,并没有被完全扼杀掉,特别是在管控不甚严格的三四线城市,那么它们现在做什么呢?
王建中猜测,这些公司手中是掌握有大量高价值的C端资源的,所以它们很有可能是在思考怎样实现激活,再去寻找途径服务B端机构。
先调整姿势,再张开怀抱
“牛鬼神蛇都不存在了,行业也就要迎来重新洗牌了。
”
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眼下的疫情虽是一位“不速之客”,却也是一次行业洗牌的重大契机,它正加速将很多非法医美工作室和黑诊所清出行业。
王建中不禁感慨,“那些本就没有任何医生资源做支撑的跨界医美机构,也正慢慢淡出这个圈子,整个市场都在逐渐回到正轨。
”
从2018年年至今,医美分期市场已经由野蛮扩张逐渐回归理性,头部平台的风控都在不断加强,内源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对医美机构自身,刘迪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可以在放款前,对这些有分期需求的求美者进行初步了解,例如过往的求美经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收入储蓄情况等。
”
“那些金融牌照齐全的公司会成为我们的首选,但不承担坏账、不放款给学生等原则是一直都会在的。
”在合作金融机构的选择上,李滨设有一套硬性标准。
刘迪也持相同的态度,“严格的风控体系完善是必备条件,大平台在这方面可能会相对有优势一些。
”
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向他们都十分乐观,“随着个人征信机制的普及,恶意拖欠的现象越来越少,各个机构也都更加理性了,相信整个市场会逐渐健康起来。
”
除了分期,医美行业也在尝试融入更多的金融基因去创新,“医美星巴克”“医生经纪人”“医美保险”等,不胜枚举,但从效果上来看,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称之为雪中送炭。
“特别是对于中小的医美机构,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王建中表示,即便这是一种趋势,但很多模式拿到医美行业都是走不通的,只有把上中下游真正打通,才能触达到行业的痛点。
未来和金融机构的合作肯定会是一种必然趋势,许美邦坚信,“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金融公司的背景、资金实力、风控水平等都要在前期充分了解。
”
“对于医美机构来说,其实最在乎的就是,一旦出现贷款无法清偿时产生的影响,这些金融公司能否承担并消化掉?”将来随着医美和消金行业双方成熟度的提高,会找到一个最佳的合作方式,并将它常态化地延续下去。
“从‘医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医’永远是要摆在第一位的。
”王建中强调,原先的行业风气,都是将医生视作一种操作标准化手术的工具,但现在大家都彻底改变了这种荒谬的想法。
“在互联网金融盛行的时代,再多样化的模式,也不能忘‘本’。
”
总体而言,分期对消费升级型的产品和服务的电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和其他的分期付款类似,如何教育消费者,以及个人消费中征信系统的建立,是未来医美分期服务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写在最后
前几年,一个叫做《美女的诞生》的“变脸”题材韩剧一度引来热议,略显狗血的情节让豆瓣给出了并不出彩的评分,却激励了城市中不满足于现状的女孩们。
在这个年代,太多励志鸡汤的故事在传递出相似的讯息:换一种外表,就意味着换一种人生。
当真是如此吗?
或许是快乐的,但每天清晨顶着一串串数字醒来,颜奴们,必定是辛酸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多人跟自己说我值得,太少人会跟自己说我不配。
”再此想起傅首尔说的这句话,我已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