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本文来自Zine,作者为瑞虎。
文章不代表蓝洞观点,转载仅为读者提供更多思考。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p.p2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line-height: 19.0px; font: 13.0px 'Helvetica Neue'; min-height: 15.0px}
上一篇,我们聊了电子烟的发展前景和政策监管预期(链接:监管博弈时代的电子烟走向(上))。
这一篇,我们聊聊电子烟企业该如何生存。
这里把电子烟企业分为三类,大品牌、腰部品牌、小品牌。
分别来说。
一,小品牌:退出,转型,“黑化”
上一阶段的电子烟爆发期,小品牌有着优沃的生存土壤,对一些有野心和实力的小品牌,甚至有机会在竞争厮杀中升级为腰部品牌。
但是11.1的监管政策出台后,宣告了小品牌的彻底死亡。
小品牌已经没有机会去壮大成长。
再玩下去,不过是用自己的资本,去为大品牌教育市场。
因此,对于没有线下渠道资源和能力的小品牌(绝大部分小品牌都属于这一类),果断退出,及时止损是最佳策略。
但是,对于那些有着自己独特渠道的小品牌,则有机会转型成为渠道运营商,为大品牌做渠道,虽然是打工,但仍然有利可图。
还有一类小品牌,有自己的渠道,有野心,不甘给大品牌打工,希望追求暴利的,那就只剩下“黑化”一条路可走。
上图是最近流传的利群的电子烟。
问过利群的人,这个是假的。
从现在到明年线下渠道监管政策出台,大概小一年的时间,足够小品牌去做“利群电子烟”、“中华电子烟”这样打市场擦边球的动作。
这类“剑走偏锋”的搞法,早已被“云霄中烟”所验证成功。
但是,“黑化”肯定是灰色,乃至于是违法的,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去做这样的事情。
二,腰部品牌:私域运营,生存第一
我曾经写过文章讲,腰部品牌是电子烟变革中最惨的一拨,既投入了大量资本和心血,又无法享受头部企业的溢价红利。
对于腰部品牌,也可以向小品牌那样退出或转型,但是大量的前期沉没成本,的确有些可惜。
所以,如果腰部品牌的老板,你看好电子烟的未来,那么就要坚定的活下去。
活到监管政策全部出台,行业第二轮爆发期到来。
对于腰部品牌,几个策略要点:
(1)运营核心指标:
在一定的消费者基础之上,着重做复够率的提升。
其实,对于一个腰部品牌,大概5~10万的稳定消费者,就已经能解决品牌的生存问题。
在此基础上,做好现有消费者的复够率,让自己品牌黏性增强。
(2)渠道策略:
不盲目扩张,要清楚未来主流渠道肯定不是自己的。
开发特色渠道,与渠道商更密切的利益绑定,通过大量的线下活动,守住渠道和消费者。
如果有海外渠道,也可以去尝试。
(3)产品策略:
不断创新,以快时尚的操作方式,不断出新,取悦消费者。
另外 ,也可以考虑以特色化的产品,如中药、保健等小众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未来大品牌时代,腰部品牌仍然有机会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品牌存在。
三,大品牌:回归品牌,低调扩张,剩者为王
对于大品牌,目前是一个好时代。
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大品牌收割市场创造力一个机会。
上面这张图是和一位朋友的聊天。
这大概也是当前电子烟消费者最理性的决策吧。
现在的情况是,电子烟企业都很困难,但大品牌凭借其资金、技术、品牌、渠道等优势,更容易度过这个困难期,从而”剩者为王”。
对于大品牌,首先是要低调,最近半年不适合搞掉的传播,容易“枪打出头鸟”。
但低调不代表不发展。
相反,电子烟大品牌的暗战已经拉开。
在小品牌的尸体上,谁先圈得更多的市场,谁就掌握了下一轮的主动。
因此,这个阶段,大品牌应该尽可能多的占领渠道,扩大新用户数。
但与之前不同,这轮的扩张,要建立在品牌塑造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市场压货追求数字。
举个例子。
前几天,烟众测在北京组织了一场烟草零售户的电子烟宣讲订货会。
邀请的都是北京的烟草零售大户,差不多是在整个北京近4万零售户里排名前200里选的一批朋友。
这个会有几个细节我印象深刻:
部分参会零售户,连电子烟怎么抽,都不知道,完全无认知;
部分参会零售户,店里有卖电子烟的,但是连自己卖的电子烟叫什么都想不起来,现场打电话让店长拍照片过来看;
会场上,没人能叫得出电子烟有什么知名品牌,有人提到“什么刻”……;
对于大品牌,要重新反思过去一个阶段,以赊销、盲目压货方式占领市场的手段,这样的做法,对品牌建设毫无价值,等于把大品牌和山寨小品牌拉低到了同一个竞争档次上。
而没有品牌的电子烟,是无法进入到下一轮竞争的。
归纳下,电子烟大品牌的运营策略:
(1)运营核心指标:
品牌知名度,新用户增长率;
(2)渠道策略:
以品牌推动渠道发展,反过来以渠道推广品牌。
所谓以品牌推动渠道发展,指产品通过给渠道带来稳定收益,而赢得渠道的合作,而不是盲目赊销、压价。
更直白的说,能先款后货,才是好的渠道运营。
反过来,不是铺了货就算。
电子烟企业品牌部或市场部,要配合渠道销售,在渠道里做活动,而不是依靠大代理自己做。
比如,马上就要到烟草消费旺季——元旦春节,是否可以定制礼袋、礼盒,为渠道增添营销话题和内容?这些是需要品牌认真去运营的。
(3)自建门店或加盟点:
自营门店或加盟店,要提前做好下一步监管的准备。
最安全的门店,一定是拿到了烟草零售许可证的。
所以,对于电子烟自建专卖店,建议尽量去拿烟草零售许可证。
反过来说,如果这个门店拿不到零售许可证(比如附近有烟店、不符合烟草零售终端布局要求等),那么这个门店的长期存在是有风险的。
我个人非常不建议在大商场开开放式柜台,这个仍然是烟草营销,不利于未成年人防控,虽然现在没事,但是未来一旦国家要管,这个就是首当其冲。
北京某商场的电子烟柜台
平心而论,上图这样的这样的开放式柜台,设计的很漂亮,很用心。
但对电子烟的露出,也过于直接。
对于电子烟销售店,我认为应该是专业的烟草店,至少也应该是封闭的空间。
(4)产品策略:
收缩产品线,采取大单品的策略,打造核心产品。
要去做电子烟里的玉溪、芙蓉王、煊赫门。
另外一方面,紧盯电子烟技术前沿,加快技术革新。
未来大品牌的产品战,一定是基于技术的,而不是营销的。
要坚信,电子烟的科技树,远没有到头,无论是烟具还是烟油,都有下一代革命的机会,不要把创新局限在调几个新口味,那是腰部品牌该做的事情。
(5)国际化:
坚定去走国际化。
国际化是中国电子烟企业难得的“政治正确”之一。
(还记得我写的电子烟的“政治不正确”的文章?)
通过国际化,分散国内销售压力。
同时为企业和这个产业的国内的存在,找到一个充分的理由。
(6)与中国烟草的合作:
在中国做烟草,大到一定量级,一定是要跟中国烟草“互动”的。
对于电子烟头部企业,与中国烟草的“互动”,至少有两条路:
其一是HNB。
2020年,大概率会出现HNB在国内的解禁,中国烟草推出加热不燃烧产品。
对于电子烟企业,可以考虑在烟具方面,与中国烟草合作,借助HNB这个中国烟草力推的产品,实现与中国烟草的合作。
其二是国际化。
中国烟草的国际化是一个方向,但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要更有海外渠道和销售经验的合作方加入。
目前国内的电子烟巨头,基本上都实现了海外布局,在海外,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烟草的合作伙伴,帮助中国烟草推HNB或电子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