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街边小店售卖果味电子烟、互联网烟草营销、影视剧角色吸烟“耍酷”······一系列隐蔽操作,正侵蚀着青少年的无烟环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国家烟草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从6个方面入手,多角度管控青少年“第一支烟”。
长期以来,由于烟草零售点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制品、人际交往中相互递烟、烟草广告、影视中吸烟镜头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加入吸烟大军。
今年5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3.1%,农村为38.9%,城市为35.1%。
“我们国家有近30个省市出台了地方控烟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包括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不得售卖香烟给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全面禁止各类烟草广告等。
但许多地方控烟法规条文中并没有将电子烟纳入到管控范围内。
因为这些地方法律条文在起草制定的过程中还没有出现电子烟的流行。
近年来,电子烟产业发展迅猛,在未成年人特别是在15岁以下青少年中成为时尚,电子烟广告铺天盖地,包括虚假广告,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青少年吸烟率,与“健康中国”控烟目标相比仍有差距。
《“健康中国3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30%”。
今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3019—2020年)》中,控烟行动中的多项目标举措均与青少年控烟相关,强调“把做好青少年控烟作为当前控烟工作重点”,作为实现“202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30%”控烟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切实减少新增吸烟人口,实现既定控烟目标,《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的通知》明确从五个方面建立完善青少年控烟长效机制,包括“市场监管部门要全面清理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严肃查处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商家违法销售烟草制品,严厉打击网络销售烟草制品”。
11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主办的“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健康传播、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就控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学者纷纷提到,控烟信息宣传、禁止烟草广告等手段对打造无烟环境的重要性。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世文等人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控烟宣传图片在内容呈现上,侧重呈现烟草危害与宣传式的信息,但对诸如烟草的毒性等危害、吸烟的社会压力等关注不足。
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图像与视觉元素提高控烟宣传的效果,关系到我国的控烟成效。
在支修益看来,应该尽快将电子烟监管包括虚假广告和禁止向未成年人兜售列入到控烟立法中。
“现有法规中要求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同样应该明确也不能吸食电子烟。
尽快完善地方控烟法规,电子烟管控对青少年吸烟行为影响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