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最近,美国官方开始对电子烟行业“下手”了。
美国联邦检察官日前在加州对电子烟巨头JUUL Labs开展了刑事调查,虽然还未对外公布调查的点,但可以确定的是与该品牌的电子烟引发的肺病病例飙升大有关系。
要说电子烟,中国市场现在的情形恐怕比美国“更胜一筹”。
从2010年到2018年,中国市场中电子烟的销售额增加了20倍左右,而电子烟创业项目更是动辄融资千万,这样的火爆与互联网从业者的蜂拥而至以及原来热衷于布局科技、互联网领域的资本的进入有着密切联系。
罗永浩、同道大叔、IDG资本、真格基金……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从业者与资本?不得不承认,电子烟确实拥有许多优势,这一点在与纸质烟对比之后会更得以凸显。
此外,电子烟在中国这个烟草销售大国中所存在的巨大的利润空间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现在舆论对电子烟的负面评价居多,但如今的乱象只是电子烟搭上互联网之后必然会出现的发展规律。
由于电子烟行业的特殊性,这种乱象必须加以遏制,而且相关部门也已出手。
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电子烟不会也不该像现在的一些观点主张的那样被彻底扼杀。
一、巨头入局资本青睐,电子烟搭上互联网必生“乱象”
这些年,中国的发展不可谓不迅速,我们已经在不同领域拿到了越来越多的“第一”,然而不是所有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去争第一的,起码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市场这个头衔我们是不愿要的,毕竟中国有着被鸦片毒害的悲惨过去以及“虎门销烟”这样的典故,虽然烟草不是毒品,但到底是有害的,然而“烟草大国”对中国而言又是“实至名归”。
这样的状况难免令人尴尬,可每年的烟民和预备烟民数量还是不断上涨。
有需求就有市场,许多人也借此创业成功,成为富豪,甚至走上人生巅峰,“烟草大王”褚时健就是其中的典型,虽然经历过诸多坎坷与争议,可依然被许多人视为精神偶像。
先不论道德与价值观,烟草市场中的巨大利润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无法抗拒的,尤其对于敏锐的资本而言。
如果说互联网从业者以前和烟草市场沾不上边,那么电子烟的崛起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占全球烟草市场总量44%的中国烟草市场,以及3.5亿的烟民,其流量与潜在空间超出了许多常规的互联网创业领域。
如此广阔的市场,别说一般的互联网从业者动心,就连罗永浩、同道大叔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禁不住“诱惑”。
今年年初罗永浩推出了“FLOW福禄”电子烟,同道大叔创始人蔡跃栋创立的“YOOZ”电子烟也开始发售,而后现任同道大叔董事长章晋源又推出了“灵犀LINX”电子烟。
还有由华为与优步前员工创办的中国首个收入过千万元的电子烟品牌“IQOSIQOS”,它在天使轮就吸引了IDG与源码两大明星投资机构3800万元的资金。
千万级别的融资,在近年的电子烟创业项目中屡见不鲜,那么是怎样的力量让互联网巨头和资本都热衷于此呢?其实电子烟与香烟的味道和感觉相差无几,不同的是它可以通过雾化的方式将尼古丁变为蒸汽。
既满足了吸烟者对尼古丁的需求,又能保证身边的人不被呛到。
在成本方面,第一次购买可能会觉得比较昂贵,可细算下来,抽电子烟可能比烟民们购买纸烟更为节省。
从外观来看,电子烟种类繁多,式样丰富,功能时尚又新潮,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不需要明火点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火灾的隐患,在餐厅、酒吧、车站等多个场景下烟民都能更加“无所顾忌”地使用。
电子烟变成互联网的新风口之后,逐渐从边缘化走向主流。
可搭上了互联网,也就避免不了互联网行业初期的一些问题。
正如当初互联网中的“百团大战”、“出行大战”那样,互联网入局者采取着“跑马圈地”的惯用方式,砸钱以求占得先机。
这本来也是常事,互联网行业一向都是这个发展规律。
可电子烟行业相较于其他的互联网风口更为特殊,其中涉及到道德、价值观、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
而且在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出现了关于电子烟戒烟效果和健康方面的疑问,还有漏油、零件缺失、断货、虚假宣传等质量与服务方面的问题。
不少人看到了电子烟的利润,就一窝蜂涌入,必然会有鱼龙混杂的纯粹投机者,而电子烟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乱象丛生也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严格规范,然而电子烟真的就该像一些观点所主张的那样完全被禁止吗?
二、电子烟乱象需遏制,可喊打喊杀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于电子烟,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专门的研究,结论是电子烟不是戒烟手段,有害公共健康,应该对其强制性管制,杜绝其对青少年与非烟民可能产生的危害。
从联邦检察官对电子烟企业进行刑事调查一事就能知道,美国对电子烟的监管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厉的地步了,其实现在全球已经有32个国家明确禁止了电子烟的出现,69个国家对电子烟实施管制,6个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与进口电子烟。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也有所行动。
2017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电子烟》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预计中国电子烟生产流通“国标”将在2020年正式推行。
而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严格控制电子烟的使用,如杭州、深圳立法禁止在禁烟场所使用电子烟,香港也计划全面禁止电子烟,估计之后会有更多的城市跟进。
如今在互联网中搜索关于电子烟的词条,舆论多倾向于负面。
不可否认电子烟本身与从业者在该行业竞争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合规或是做得比较过分的地方,并且问题体现在质量、品控、服务态度等多个方面,但这也都不是彻底扼杀电子烟的理由。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样,电子烟与纸烟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具备优势。
尽管电子烟并不能完全杜绝烟草的危害,但依旧比传统烟要好得多。
笔者本身对烟并不反感,但对于公共场合毫不顾忌旁人感受吞云吐雾者也抱有成见,毕竟被迫吸二手烟的感觉很不好,况且不少人习惯吸完烟随地乱丢烟头,不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烟良莠不齐,但其中也有一些佼佼者。
许多人觉得电子烟行业门槛低好入局,可狂热的资本与创业浪潮已经在无形中提升了电子烟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如果真正有意将电子烟做好,门槛也必然不会低。
更重要的是,电子烟在健康性、重复利用率等方面都要好于传统烟草,既然都是要抽烟,那么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电子烟是更好的选择。
尽管电子烟市场方兴未艾,但消费者群体已经逐渐得以累积。
中青年群体居多,渗透率虽然不高,但基数不小。
数量逐渐增长的电子烟消费群体在未来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的消费观会影响更多人对电子烟的认知,而电子烟也能够凭借互联网中更为多样和精准的渠道与宣传方式增强人们的消费欲望。
此外,电子烟行业本身也会进行“自我净化”:一方面是带上了互联网特质,行业会逐渐成熟,洗牌之后会留下真正有实力高质量的电子烟品牌。
另一方面入局者会在烟油、雾化方法等技术层面不断迭代,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不断减少电子烟对人的危害。
对于电子烟行业的乱象,整治和监管是必要的。
但电子烟行业当前的形势较为复杂,一刀切显然不合适。
不过对于当前暴露得相当明显的问题,相关部门还是会花大力气整治的。
这种整治有利于电子烟行业的正向发展,促进行业内部的更新换代。
当前,电子烟在中国仍属小众消费的范畴,但就是这“小众”的消费市场却撑起了全球九成以上的电子烟产量,其中的商业潜力空间可以想见。
可以预测未来电子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虽然乱象已生,但也是因为搭上了互联网而不可避免。
对此,适当的限制是必要的,可限制不等于扼杀。
对于缺陷自然要加以改正,可武断地扼杀电子烟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只会让更多人继续受到传统烟草更严重的“荼毒”罢了。
经过几年的时间,“戒烟替烟”的电子烟正在悄然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其未来潜力无限,不过电子烟入局者也要把控好产品质量、服务等环节,才能让持续发展真正成为未来电子烟行业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