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形似一杯迷你奶茶,颜色多彩,造型可爱,有人拿在手上,有人搭配项链挂在胸前……这是最近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一次性电子烟,也被称作“奶茶杯”。
随着去年10月1日电子烟国标落地实施,水果味电子烟被禁止在国内销售,给鱼龙混杂的电子烟行业打出一击重拳。
目前市面上消费者能够合法买到的电子烟仅剩“国标口味”,即烟草味。
相比口味更丰富更甜的果味,烟草口味较为寡淡,并不受欢迎。
在此背景下,电子烟灰产仍有找寻生存空间。
有业内人士估计,自电子烟国标落地以来,有超过3000万支非国标电子烟烟杆、10亿颗非国标烟弹流入市场。
一位微商的朋友圈。
一次性奶茶杯电子烟,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产品。
在线下门店,仍有店主暗中售卖奶茶杯;在线上微商等渠道,奶茶杯也是热门产品,朋友圈中充斥着不少海报。
微博上,“奶茶杯”超话主页已有1389.4万阅读,5300篇帖子,绝大部分内容是在线求购和微商广告。
不过,市面上所售的奶茶杯大多打着外贸渠道货的幌子,实为三无产品,难辨真假,背后生产方更是难溯踪影。
重金属等成分超标,“奶茶杯”质量堪忧
界面新闻向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送检了四款市面上购买的电子烟,包括柠檬、可乐、草莓等热门口味,检测其中含有的常见污染物及释放物重金属含量。
图为送检产品。
结果显示,四款产品中,有两款产品存在释放物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添加禁用物质情况。
电子烟释放物中的重金属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送检样品中,有一样品释放物的镍含量达到688ng/100口,超过了电子烟团体标准(《雾化电子烟装置通用技术规范》T/CECC 001—2021)500ng/100口的限量要求。
另有两款产品,测出含有肉桂醛与苯甲醛成分,这是两种常见的芳香醛物质,分别用于模拟肉桂味道和杏仁味道。
不过,它们都不是电子烟国家标准中被允许的添加物。
在澳大利亚电子烟标准TG110中,肉桂醛和苯甲醛被明确列为禁用物质。
该标准还写明,肉桂醛与苯甲醛分别被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报告为有害物质,肉桂醛在高浓度时摄入可能引起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惊厥;苯甲醛则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和致敏作用。
图片来自澳大利亚TG110电子烟标准,2021年6月发布。
包装为“外贸品”,仿冒门槛低
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电子烟国家标准明确指出,“雾化物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
”也就是说,不可生产面向国内销售的水果口味电子烟。
因此,市面上贩售的奶茶杯等产品大多为英文包装,伪装成“外贸货”,还有的生产信息也未注明,可谓三无产品。
界面新闻找到一款写明信息的“DK”品牌产品,其分销商为“Shenzhen Awesome Vape Technology Co., Ltd”,对应为“深圳市傲斯唯博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上可查询到,该公司确实已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如果是外贸产品,为何广泛地流行于国内市场?对这个问题,商家们都选择回避。
由于这类电子烟经销主要在线上进行,监管也难以完全覆盖。
风靡的奶茶杯另一大特点是,它们外观一致,口味相似,品牌却五花八门。
一位前电子烟经销商回忆说,业内一般认为WDG是最早推出奶茶杯产品的品牌,时间约在2022年初。
“可能是外观保护没做好,火了以后,同行都想分块蛋糕,市面上全是贴牌奶茶杯,牌子不同,但是长得都一样。
”这位经销商说。
此后,可乐杯等相似的形态也开始出现。
朱萧木创立的电子烟品牌FLOW福禄,也曾推出一款大容量一次性电子烟“大彩蛋”。
不过该公司在2022年8月31日就已宣布停产该系列产品,产品复工为虚假消息,对于冒名收取代理商预付款等违法行为,公司还将严厉打击。
但如今近半年过去,“大彩蛋”仍然是微商热销品,而若询问产品出处、是否正规生产,微商们则讳莫如深,有的自己也不清楚货源。
另一位电子烟外贸商家对此表示,“奶茶杯大部分都是仿品,至少是外观专利侵权的,本身就存在问题,不出台新政策(指国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法规管控。
”
但要在电子烟专利方面维权不是件易事。
在相关法规未完善时,生产门槛不高是电子烟行业的共识,一套模具供应不同的品牌更是常见。
品牌名相似、“通配”、假冒产品,是此前就已存在的行业乱象,界面新闻业曾今日消息过关于通配烟弹的起诉一事。
如今国标落地,生产与销售均需报备审批,持证经营,但在巨大利益吸引下,不免仍有厂商顶风作案。
在海外市场,一次性电子烟仍是最受欢迎的产品。
《2022电子烟产业出口蓝皮书》提到,当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达到250亿美元,中国65%出口产品为一次性电子烟,美国、欧盟及英国、俄罗斯等电子烟消费大国均是其主要市场。
去年11月1日起执行的电子烟税率政策也明确指出,出口类产品仍享受退(免)税政策,这也让电子烟企业出海的步伐不断加快。
尽管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在走向规范化的路上,乱象仍然待解。
附:电子烟监管政策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