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Stealth(隐形人)这个系列在TESLACIGS的2016年绝对是有足够的重视度。
先是Stealth的推出,抛出内嵌的稳压设计套装理念,以简单易用的操作得到了众多的认可。
前段时间再次推出的延伸产品Stealth Mini以更迷你的外出装备姿态出现……
新品不断,但新品到底有没有完善前作的缺点或者是有没有作为一个系列里面的空缺补位,这是用户说了算的时代。
纵观Stealth的三个系列,到底是同质化的产物还是另有清晰定位的产品计划?今天带来的体验产品是Stealth系列的新品——Stealth 40W,最后一起来区分一下Stealth每一款的“独门亮点”。
包装已经不陌生,家族面孔的抽屉涂层硬纸盒,在包装的正面明确的标明1300毫安的电池容量以及雾化器的3ML烟油容量,背面有一些警告标语与包装清单。
上手之后的第一个感觉——“你还能再小吗?”
这是一款功率以及带温控调节的主机,包含电池以及芯片在内的话,这个体积也可以说差不多就是极限了。
Stealth的涂层漆面曾出现掉漆的尴尬情况,而Stealth Mini改成烤漆之后也难免出现了塑料感。
而Stealth 40W采用的是电镀工艺,在手上的第一个感觉是“沉稳”,理论上这样的漆面是更耐用。
机身的侧面有凹陷雕刻的teslaCIGS与STEALTH40W标志,调节按键在机身的底部,可见电池泄压孔。
而点火键仍然延续的前两代产品的位置设定,在主机的“肩部”位置。
一个小小的显示屏在510接口下方,傍边可见USB充电口,从510接口以及标志雕刻的做工精致度上看,TESLACIGS的做工还是那么可靠。
包装内清单包含Stealth 40W主机、配套的Shadow Tank 3ML、说明书、合格证书、备用玻璃仓及密封圈、USB充电线、备用 1.0欧成品雾化芯(机身装配0.6欧成品雾化芯)。
配套中的Shadow Tank 3ML区别于前作Stealth配套的Shadow Tank。
容量缩小了,高度也压缩了。
从吸嘴的造型与配套的雾化芯阻值等等都可以看出Stealth 40W更相对Stealth偏向口感,但会兼顾烟雾的表现。
雾化器依旧延续了前作Shadow Tank的结构形式,雾化芯与烟道结合一体,并作为链接雾化器上下的中枢链接结构。
顶盖为一体化,因此打开顶盖注油的时候底下的玻璃仓只有底座的密封圈为固定作用,因此对于这个密封圈的尺寸要求比较高,松紧都需要刚好才能保障不会手误把顶盖取下的时候直接拔走玻璃仓导致一手的烟油。
成品芯的导油孔与3.5直径的绕丝棒相仿但未能顺利伸入绕丝棒,四个长孔位于雾化芯的底部,导油性对于VG稍高的烟油都没有太大影响,从这段时间的使用之后,这种顶部注油的设计也并没有出现漏油情况,Shadow Tank 3ML整体的气密性还是比较可靠的。
下面来看看主机的表现部分。
首先是内嵌的空间,安装33MM标准直径雾化器之后四周留有缝隙,即使是气孔在内则,进气没有任何问题。
先搬一下主要参数:
输出功率: 7-40W
支持模式: BYPASS(直通模式)/VW(功率模式)/TC-Ti/ Ni/ SS(温控模式)
温控范围:300-600℉、100-300℃
支持电阻:VW(功率模式)0.1-3.5Ω/ TC-Ti/ Ni/ SS(温控模式)0.05-1.0Ω
由此可见Stealth 40W暂时是Stealth系列里面功能最全面的一款产品,除了添加了温控以及功率调压的使用模式之外,它保留了Teslacigs的BYPASS传统理念。
不是有一句网红的句子吗?“这全是套路”!
在Stealth 40W的主机操作上,恐怕得忘记这句话。
通常一些主机的“套路”组合按键大多都没法适用,也鉴于说明书是全英文版本,这里简单分解一下Stealth 40W的主机画面及简单操作:(按图标说明)
图1:功率模式界面,可见右上角有KA标识,表示A1的发热线圈材质。
右下角会显示实时输出电压,主机调节范围是7-40W。
图3:在功率模式(1)的使用下,把功率调到尽头40W再按一下加键可以切换到BYPASS模式,显示屏会显示MECHA。
同样,调到7W减一下也可以完成切换,以循环的模式进行。
图3:温控温度调节界面,主机的温控使用的是功率优先的模式。
使用温控时先选择温度设定,在使用中主机加减键直接修改的是输出功率,在温控模式使用时,优先显示的还是功率。
进入此调节界面的方法较为繁琐,先连续按5下点火键锁定主机(10),然后在锁定主机的前提下同时按加/减键维持数秒会出现(6),然后进入(3)调节画面,调节温度后按点火键确认,再连续按5下点火键解除主机锁定进入温控模式正常使用(建议锁电阻)。
图4:模式选择画面。
主机的模式切换有点繁琐,通过雾化器初次安装到主机上,按第一下点火键时主机会提示选择模式,如(4)NORMAL功率模式、(5)SS/Ni/Ti温控模式。
当选择模式之后主机会提示确认电阻是否是新的雾化器(7),根据实际情况选择SAME或者NEW即可。
图5:SS-NI-TI各温控模式选择提示界面。
图8:电阻锁定/解除画面,在主机待机前提下,同时按点火键以及加键实现。
按着不放的情况下主机会一直切换LOCK(锁定)和UNLOCK(解除)。
图9:加/减锁定画面,在主机待机前提下同时按点火键以及减键实现。
按着不放的情况下主机会一直切换LOCK(锁定)和UNLOCK(解除)。
通过使用,感觉Stealth 40W上的操作方法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熟悉才能灵活掌握。
这里温馨提示一下新手朋友们,电阻的锁定在温控使用上建议锁电阻,而原配的两个成品雾化芯都为SS316材质,可以同时使用在功率模式以及SS温控模式。
使用0.6欧成品芯(30-50W)进行功率模式的体验,起步30-35W几乎是有烟没味,烟雾稀疏量小。
把功率推到30W开始有所感觉,达到35W体验比较好。
把进气关闭剩余30%,味道还原尚可,但还是感觉清淡,功率不高的情况下抽美油感觉略欠理想。
也正如猜测中相似,Shadow Tank 3ML是烟雾与口感都比较均衡的一款设定,在烟雾的表现上不如前作Shadow Tank,在口吸的体验下与Shadow Mini相似。
总体感觉是“均衡”,层次感还原尚可。
当然,可以将模式转成SS温控来使用,但以实际体验中感受使用在SS模式并不理想,烟雾量尚可,但烟雾的密度显得稀疏。
将温度提高的情况下雾化器容易积聚温度发烫。
可能使用传统的SS自绕温控线圈会有不同的体验,这需要日后的实际使用测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Shadow Tank 3ML的吸嘴使用中吸允感非常优秀。
那么Stealth(隐形人)家族里面的现役三款产品,是同质化的产物吗?简单区分一下:
Stealth:
直接、暴力!掌心造雾暗器。
使用第一代Notch Coil的成品芯的Shadow Tank搭配机身的高功率输出,点火迅速造雾野蛮。
虽然没有可调节或者多余的功能,但无可否认是一款具有强烈性格的套装,要烟雾的朋友选它是没有异议。
Stealth Mini:
小巧、简单!外出携带好伴侣。
在功率上的削弱,在体积上的压缩。
如果用性能来看Stealth Mini确实不是一款能让人关注的产品,恰恰相反它的定位就是一款外出携带,简单易用的纯替烟产物。
Stealth 40W:
多玩性,兼容性!同样是外出的好伴侣。
是的!图中没有放错雾化器!
在前两代的Stealth上都没有能够很好的兼容其他雾化器的前提下,Stealth 40W是一个有“亮点”的产品。
它具有多模式的控制使用,而且尺寸的设定下能够兼容日常使用的33MM雾化器,你还会觉得它是同质化的产物么?
总结一下STEALTH 40W的使用感受:
做工:★★★★★
做工上来体验Teslacigs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体验感受,做工没有明显可挑的瑕疵。
外观:★★★★☆
如果喜欢迷你器材的朋友一眼就会喜欢上,而且配合其他日常觉得修长的33MM雾化器会更加能把体积压缩到极限。
电镀的漆面也比较具有一股浓浓的沉稳气息,可能外观上它不骚气,但会很耐看。
实用:★★★☆☆
电池的容量是个硬伤,压缩体积的必然结果。
但恰恰好电量的“小气”,配合40W最高输出的耗能,使用30W左右推功率模式使用要撑个大半天也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冲电的时间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补救一下电量的缺陷。
系统的操作没有“套路”可言,如果作为一个习惯了“套路”的用户,使用它的时候需要花一点心思去适应。
多模式支持的前提下,可以兼容33MM标准雾化器的内嵌设计为一个亮点,这样可以很有小的压缩器材的整体体积,更在短暂外出的时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选择。
缺点:
1、电量!电量!电量!
3、系统操作有点繁琐,特别是模式切换,每次都要扭雾化器分离实在有点麻烦。
3、Shadow Tank 3ML的烟雾量与层次感,对烟油的解释力也一样比较中庸。
Stealth 40W作为Stealth家族的新血液,它填补了之前两代产品没有其他可玩性的空缺,融入了功率与温控模式并继承之前的BYPASS使用功能,在整个产品功能上的定位中算是一款有着更多兼容性的产品。
当然它的电池容量也就限制了只能够作为一款短暂外出的装备,如果有留意Teslacigs官网的朋友也应该会发现有一款整装待发的Stealth 70W新品是使用18650电池设计的内嵌套装,想必会让Stealth 40W自身的“缺点”都能填补上,有关日后的相关报道,敬请留意。